2月21日,2025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总结2024年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2024年,湖南交通运输工作“成绩单”亮眼: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976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6%;8条、668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原计划通车数量的2倍、通车里程的2.5倍;水运建设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16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跃升10.6%......
亮眼数据的背后,湖南高速集团、湖南建投集团、湖南港航水利集团等省属国企以“硬核”实力,成为交通强省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高速路网:“量变”+“智变”的高质量答卷
2024年12月,由湖南高速集团建设的S92茶陵至常宁(含安仁支线)高速公路通车,于湘东南区域勾勒出一条承东启西的高速发展“金纽带”,助力闽南、赣南、湘南“三南”地区联系横向加深;G7221衡南高速永州至新宁段正式通车,打破湘西南山区横向通道不足的局面,对完善湖南西部交通网,促进湘西南地区产业振兴、旅游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湖南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沅辰、白南、衡永、永零、永新、茶常、益常扩容、醴娄扩容8条668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原计划通车数量的2倍、通车里程的2.5倍,创近十年之最,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与此同时,G4京港澳扩容龙广段、长吉高速长安段等6条609公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除了“量”的突破,湖南高速路网建设还在“智慧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湖南建投集团聚力打造的“数字高速”建设样板——G7221衡南高速衡阳至永州段,全面上“云”的无人数字收费站,使通行效率提升30%;集运营管理、安全感知、公众服务、节能降碳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服务区,利用AI技术实现服务区人员聚集、违规停车等八类事件自动识别;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路隧一体化主动交通管控,预判路段潜在的交通风险,实现秒级处置,探索出了智慧高速建设的“湖南模式”。
路更宽、网更密,运输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公众美好出行体验感不断增强。高速公路“断崖式”限速基本消除;全省28对服务区完成提质改造,五星级服务区达15对;长沙西、太子庙、水府庙等标杆服务区加快建设;服务区充电桩在实现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完善,新建充电车位488个,累计达1975个。
水运:港口建设、航道升级,“通江达海”再进阶
港口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2024年12月24日,由湖南港航水利集团旗下城陵矶港口集团建设运营管理的虞公港一期正式开港运营。项目陆续投运后,港口通过能力可达到990万吨/年,能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
2024年9月,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关键控制性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三线船闸开工建设,该工程将建设有效尺寸为365m长×34m宽×5.6m门槛水深的3000吨级船闸。
作为全国高等级航道网“四纵四横两网”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建成后,将有效破解湘江高等级航道瓶颈,优化运输结构,长沙3000吨级船舶可以常年直达武汉和上海。
2024年,湖南水运建设如火如荼:虞公港一期正式开港运营,湘江永衡一期、二期通过竣工验收,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沅水桃源二线船闸等重大项目全面推进,沅水鱼潭枢纽、涟水复航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新增高等级航道61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16个,助力湖南更快实现“通江达海”美好蓝图。
交通物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实现“十连降”
2024年,湖南港航水利集团旗下岳阳城港公司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同比增长11.3%,创历史新高;城陵矶港通过整合长江中游航线资源,开通至俄罗斯、舟山等多条国际国内直达航线,带动湖南省港口吞吐量、内河货运量分别增长10.6%和4.6%。
据悉,2024年,湖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实现“十连降”,由2015年的17.5%降至2024年的14%,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4%、26.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中部第2、第1。
走在前,开新局。站上2025年这个新起点,在湖南省属国企的助力下,湖南交通运输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
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890亿元以上。
高速公路方面,建成醴娄、桑龙、炉慈、金醴4条207公里通车,加快推进19条1534公里在建项目建设,新开工娄洞扩容等5条451公里。
内河水运方面,加快推进沅水洪辰、澧水石澧、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等6个重点项目,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15个。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大力实施专项行动。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进“一湖四水”港航提升工程,畅通湘江、沅水“十字”大通道,构建“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探索推动岳阳、长沙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港一策”。加快推进舟山至岳阳、岳阳至俄罗斯等江海直达航线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完善港口路网系统,畅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
加快建设铁路专用线。开展优化运输结构攻坚工程,推动铁路专用线与重要港口、大型物流园、产业园区和150万吨以上大型工矿企业连通工程,加快铜官港、虞公港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全省铁路专用线年货运到发总量达到1.6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培育壮大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无人系统在公路、水运等领域应用。
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光伏+高速”从试点示范到全省推广应用。完善行业绿色低碳评估指标体系。
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等建设。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LNG加气站和加氢站规划布局,扩大和提高湖南省港口岸电的覆盖面、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