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鲜奶“战场”火热,湖南乳企能否突围?

2023-11-30 浏览: 来源: 作者: 郑寓亮

乳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

在经历了接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期后,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液态奶消费数据较同期下滑了5%。近日,A股上市乳企陆续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头部乳企业绩承压成为主基调。国资潇湘融媒查阅A股32家上市乳企发现,近半数乳企出现营收下滑,超九成乳企股价下跌。

另一组数据却隐含着未来乳企们的竞跑赛道:根据彭博数据,2022年全国低温鲜奶收入为517亿元,同比增长14.42%,2017年-2022年复合增速更是达到13.20%。这与液态奶其他品类疲软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区域乳企而言,这或许是突围而出的关键时机。



中国乳业的双寡头格

乳业是一门好生意,不仅因其在食品行业中较高的利润率,长久以来,牛奶还被中国人赋予了象征希望、健康和美好的期许。“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句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宣传语便是印证。

不过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较晚。一方面是由于牛奶并非中国人传统食谱中的必需品,另一方面,中国的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乳业的基础也相对薄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奶牛存栏量仅为12万头,奶山羊17万只,年产奶量分别为19.2万和1.7万吨;仅有4家小型乳品加工厂;人均奶类占有量0.4千克。在奶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国家执行凭票定量、定点供应,只有孕妇、婴儿等特殊群体能获取奶资源。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中国乳业的改革从此拉开帷幕。九十年代末,出现了两件改变中国乳业命运的事件:


其一是以伊利为代表的部分乳企开始大规模引进利乐设备,这一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乳业的格局:鲜牛奶的沦落,以及常温奶、复原乳和调制奶的盛行
其二为奶源瓶颈的克服。乳制品行业素来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自1998年开始,国内乳企开始引导社会资源加强奶源建设,行业原奶供给瓶颈大大缓解。

两大瓶颈得到克服,国内乳企开始快速发展,整个行业也进入高速成长期。这时,伊利和蒙牛把握住机遇,弯道超车成为龙头,也奠定了我国乳制品行业双寡头的竞争格局。

国资潇湘融媒查阅中研网数据获悉:2020年,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合计达到惊人的48%,对比美国和日本市场(美国CR5为27.3%,日本CR5为48.0%,国内的市场寡头格局更加明显。

不过,这也跟中国特色的乳制品消费结构相关。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低温巴氏鲜奶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5.2%,常温奶占84.8%。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乳制品的消费结构恰好相反,在发达国家,鲜奶在液态奶中的占比均超90%,其中加拿大为99.9%,美国为99.7%,日本、韩国均为98%。

长期以来,伊利、蒙牛凭借其品牌优势强、渠道渗透率高,在常温领域形成了较高壁垒。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伊利、蒙牛在国内常温奶的市占率接近80%。

然而,随着低温鲜奶在液态奶各品类中增速遥遥领先,渗透率稳步提升,这个双寡头并不“在行”的领域,或将成为乳业下一个激烈厮杀的“战场”。



区域乳企的危与机

区域乳企避开龙头锋芒的常温市场,以低温产品为主导,借助在本区域的多年渠道耕作,正在抢占区域性市场。

与常温奶不同,低温鲜奶存在一个极限的“生存半径”——方圆150公里,这也是其运输、保鲜的极限范围。这是由于低温奶需要冷链运输且保存期限较短,运输半径有限,损耗大,全国化扩张受到一定限制。在这一方面,较之全国性乳企,区域乳企具备局部规模经济优势。

对于区域乳企来说,品牌就是产品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口碑人设,长期以来的生活陪伴。品牌是质量和安全的象征,品牌是信誉的凝结。良好的品牌特性感知,是本地消费者选择与消费品牌产品的基础。

比如三元之于北京、光明乳业之于上海、完达山之于东北、新乳业之于西南市场等,格局较为分散,呈现区域化竞争状态。广发证券研报表示,在低温鲜奶增长加快、乳制品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部分区域乳企在产品和渠道上与双寡头形成差异化,实现较快增长。未来区域乳企增长有望提速。

但这些优势也同样面临着挑战,鉴于常温奶几无搏杀空间,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也着力抢占低温奶这一赛道。伊利推出“金典低温奶”,而蒙牛推出“每日鲜语”。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低温鲜奶市场也将迎来残酷的“拼刺刀”,不具备资金优势和市场渠道优势的中小奶企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乳业荒漠”谁来扛旗?

区域型乳企应该抓住低温奶崛起的历史性机会,有着六千多万人口大省湖南又将由哪家企业扛旗冲锋呢?

谈起本省乳业的发展历史,较为资深的湖南乳业从业者多有唏嘘之感。

曾几何时,湖南诞生了不少行业闻名的乳企:宾佳乐、太子奶、亚华南山……但或因盲目扩张、或因食品安全,这些曾声名鹊起的“乳业湘军”又快速没落。

“缺乏对奶源环节的把控是长期制约湖南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南省奶业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研究所所长谭支良表示,优秀的乳企必须要建设好自有的奶源基地。

不过,受奶牛的生物习性以及地区气候影响,我国奶源分布不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原奶产量前十的省份合计占比为82.63%,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特征。

但较之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的江西、四川,湖南的奶源基地建设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谭支良指出,基于不利的自然环境,又要面对市场高压竞争,原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局面,湖南乳企破局的方向或许只有不断提升创新研发的能力。

另一方面,谭支良认为,在需求端,湖南乳业市场也还有较大的培育空间。国资潇湘融媒查阅《国家统计年鉴2022》时,发现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作为佐证:2021年,湖南家庭人均奶类食品消费量仅为8.9千克,这一数据在全国排到了倒数第五。

既缺乏优质的奶源建设条件,又缺少足够的消费需求,难怪业内时常把湖南称作“乳业荒漠”。

不过,消费需求较小的另一面,意味着湖南乳业的市场成长空间足够大

近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指出,2023年1至8月份,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7.2%,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增幅3.6%,生产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国内近三成公众可以做到每天摄入乳制品,每日乳制品摄入量(平均每天摄入奶制品≥300ml)达标率为24.1%。

这些全国性数据为湖南乳业市场必将迎来的增长提供了趋势判断的支撑。

在找寻湖南本土奶源基地建设的企业案例时,湖南金健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健乳业”)进入了视野。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湖南省属国企,也是湖南省内最早建设自有奶源基地的本土乳企之一。

低温冷鲜奶,是这家湖南乳企的“发家本领”。

国资潇湘融媒了解到,金健乳业最早基于解决湘西北学生饮奶的需求而设立,在2002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全面推行后,金健乳业通过放大自有优质奶源基地优势,大力进行学生饮用奶的推广,在湘西北学生奶市场占据了龙头地位,同时企业建立起一套行业独创的学生奶推广销售征订模式。

当前,金健乳业已形成了“牧场-工厂-市场”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拥有两个现代化观光牧场、3000头存栏优质奶牛、2个乳品加工车间的10条生产线,日产液态奶能力200吨。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支持、科技支撑,采取“牧场+工厂+市场”的发展模式,产品在全省12个地(市州)销售,目前已形成以常德、长沙为中心,产品覆盖周边地区的销售网络。

金健乳业位于常德的桃花源牧场

“区域性乳企寻求市场突破的途径主要是在乳品细分市场上寻求发展机会。”金健乳业董事长刘琼告诉国资潇湘融媒,未来企业将利用牧场优势,配送半径优势,从“鲜”字着手,研发适合突破的产品,打造湖南龙头乳企。

金健乳业不仅具有深耕行业二十年的底蕴,其背景资质也相当雄厚——背靠湖南省属唯一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湖南农业集团,以及“中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这家地方乳业国企,在未来湖南乳业格局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寄予了更大的想象。


Copyright © 国资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