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表彰,劳动模范,恭喜他们!

2025-04-28 浏览: 来源: 作者: 辛眉


在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劳动者。

根据工作部署,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湖南省确定8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其中来自湖南省国资委系统的全国劳动模范有——

龙卫国(土家族)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首席调试钳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无论是在田野上耕耘,还是在工厂里辛勤劳作,或是在科研一线坚守,亦或是在社会各个角落服务,正是这些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他不仅是国家级装调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更是中联重科超大吨位首席调试高级技能大师。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龙卫国用坚守与奋斗,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助力中国制造在全球起重设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20多年来,龙卫国始终坚守在调试岗位上,与产品研发人员一同攻坚克难。他成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两大专利,解决了“吊臂旁弯”、“变幅抖动”等30多项行业难题,提出小改小革200多项,为中联起重机技术以及行业起重机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调试出的一台台大国重器,跨越大江南北,出现在祖国工业建设的最前线。20多年来,龙卫国始终坚守在调试岗位上,与产品研发人员一同攻坚克难。他成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两大专利,解决了“吊臂旁弯”、“变幅抖动”等30多项行业难题,提出小改小革200多项,为中联起重机技术以及行业起重机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调试出的一台台大国重器,跨越大江南北,出现在祖国工业建设的最前线。

他不仅是国家级装调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更是中联重科超大吨位首席调试高级技能大师。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龙卫国用坚守与奋斗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助力中国制造在全球起重设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二十多年来,龙卫国始终坚守在调试岗位上,与产品研发人员一同攻坚克难。他成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两大专利,解决了“吊臂旁弯”“变幅抖动”等30多项行业难题,提出小改小革超200项,为中联起重机技术以及行业起重机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调试出的一台台大国重器,跨越大江南北,出现在祖国工业建设的最前线。


陈育伟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340厂轧管车间穿孔工,高级工


自1994年进入衡钢,陈育伟先后在89厂、340厂从事穿孔机操作,从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到唯一的“衡钢大工匠”,从“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到“全国劳动模范”,他三十多年始终奋战生产一线,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遇到难题一琢磨就到半夜,不懂英文却摸透了洋设备,他常说:“当工人就得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琢磨。”

陈育伟自主创造了“前卡坯料推出法”“快速判断掉顶头方法”两套先进操作法,改进高钢级钢管穿孔工艺,优化换孔型流程,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参与研发的深海立管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他热衷传道授业解惑,和徒弟获评衡阳市高技能领军人才、“优秀师徒”,所在工段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图片


欧勇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焊工首席技师,高级技师


1998年开始从事焊工工作,2005年为国出力、奉献国防特招入伍,从事大型舰艇的焊接保障工作,2008年初退伍重新分配回湘钢,现为湘钢技术质量部材料研究所艾爱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劳模示范性工作室)焊接试验员。

在工作中,他善于攻坚克难,敢于创新突破,积极参与现场项目攻关和焊接持续改进项目。针对每个焊接人都头疼的盲区焊接难题,欧勇运用传统的焊接方法,结合高科技的声、光、电系统,研究出了盲区可视焊接设备及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项,其中铸铁冷堆焊项目所在团队获得“湖南省首届职工科技创新一等奖”,《碳钢管道和容器的大间隙多层步进式氩弧焊封底修复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刘新新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入职二十多年来,他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创新求变的胆识勇气,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在湘电这块沃土上充分吸收着养分,成长为公司首席焊接技能专家,焊接智能制造关键技能带头人、培训导师,重点工程项目焊接首席操作师。

翻开他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国企楷模、国企工匠、百优工匠、湖湘工匠……80多项荣誉称号见证了他一路匠心筑梦、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刘新新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焊接技术难题攻关9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超200项,个人获国家专利2项,参与团队获国家专利9项,为企业累计节创价值达4000余万元,多项参与攻关的重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刘光华 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机加主管,高级技师


在湘南深山的军工车间里,总有一道身影穿梭于车床与图纸之间。18岁踏入工厂,35年深耕不辍,刘光华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金属坯料锻造成大国重器的核心部件。从普通车工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始终坚守“产品零缺陷”的铁律。

一次发射管卡壳事故,全厂束手无策时,他用刮刀在0.01毫米误差间力挽狂澜,同事至今对那惊险时刻记忆犹新。凭借“望闻问切”的独门绝技,刘光华带领团队完成40余项技术革新,攻克薄壁零件加工、自动送料系统改造等20余项行业难题,推动月产量从1万件飙升至5万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领衔的“刘光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技工60余人,其中9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如今,该工作室已成为公司“攻坚克难的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


刘建伟 湖南兵器长城机械有限公司工装班班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在精密钳工的世界里,0.001毫米是极致的代名词——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十分之一。刘建伟却将这个尺度变成了日常标准。19岁拿起锉刀,29年磨砺不辍,他练就了“以手为尺”的绝活:无需量具,单凭指尖触觉即可将工件精度控制在微米级。

“军工产品容不得半点瑕疵。”秉持这样的信念,他带队研发的“钻铰锪孔定位夹具“使生产效率提升4倍,合格率稳定达98%以上。这项创新不仅获评湖南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更催生出3项国家专利。作为“刘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他累计完成技术攻关49项,为企业降本增效超千万元。面对赞誉,这位朴实的钳工师傅总是说:“我这辈子就干好两件事——做好每一个零件,带好每一个徒弟。”



刘旭辉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他在2004年加入涟钢,从此与钢铁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多年深研科技,攻关难题,带领团队多次获奖,为涟钢创造不少经济效益。他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获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优秀科技工作,被授予娄底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产党员,湖南省“五一先锋”等荣誉称号,是涟钢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和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委员会(热轧)委员,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委库评委委员。


梁潇 湖南轨道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轨道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他是国际磁浮大会执委(中国共四人),国家磁悬浮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他潜心耕耘磁浮交通技术领域十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4年,他在长沙机场磁浮快线建设中担纲技术带头人,在不到20个月的时间内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磁浮商业运营线从“0”到“1”的突破;2016年,他牵头组织国内二十余个顶尖技术团队联合攻关新一代商用中速磁浮交通系统,用4年时间达成快速磁浮测试速度160.7km/h的世界纪录;2022年,作为项目总监推动全国首个个“磁浮+文旅”项目——凤凰磁浮快线建成通车。作为国际磁浮大会执委,他为湖南争取到2022年第25届国际磁浮大会举办权,主导建立我国首部快速磁浮设计施工地方标准,攻克快速磁浮车轨桥耦合工程化难题,形成众多快速磁浮标准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Copyright © 国资潇湘